記錄生活陪伴成長
崔俊蓉筆耕不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她要留住這匆匆的日子,用記錄的方式跟住讀的女兒分享生活、陪伴成長。
崔俊蓉的女兒袁馨儀是南開中學高三學生,從上高一起,孩子就不得不住校,這樣每周見面的時間只有周末!皩懳⑿诺某踔允窍肱c可可(女兒的小名)互動交流,引導激勵,平安度過逆反的青春期和高考季!
起初,女兒在朋友圈看到媽媽的“微信詩”不以為意,后來漸漸覺得溫暖,在幫媽媽整理的過程中,被深深地震撼了。“那日,看著媽媽把去年的微信整理成冊,雖是意料之中,但我還是很驚嘆。驚嘆每日的三言兩語微乎其微,竟卻如此厚重豐富;驚嘆曾經模糊的匆匆,清晰中又多了一份回味!痹皟x說媽媽的粉絲不少,甚至還有她的同學。
在媽媽的影響下,袁馨儀也開始閑暇時用微信記錄自己的生活,并曬在朋友圈跟媽媽分享。
朋友點贊多收獲也多
一年365天的記錄,如今成了一本256頁厚的書,崔俊蓉用指尖留住了時間,F(xiàn)在,堅持每日原創(chuàng),記錄生活、分享交流已成為她的一種習慣。
崔俊蓉說:“其實,記錄也罷,不記錄也罷,專心致志地面對生活,感悟珍惜,這就使無意義的生活有了意義。每天真實發(fā)生在我生活中的點滴,那些幫助影響我的人,那些激勵我的話、感動我的故事,那些瑣碎而溫馨的畫面,我都希望定格在沙漏的時光里!
收到《沙漏的時光》的朋友都在感嘆,自己的時間到哪去了,天天與手機做伴的自己怎么不能也來一次心靈的記錄。一位朋友說:“這是一種正能量,每天看到崔俊蓉詩意般的語言,自己都覺得很美好!
微信詩讓詩歌 從藝術殿堂走進生活
“自媒體對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它或許也能成為一種詩歌創(chuàng)作的新載體!薄都t巖》副主編、詩人歐陽斌說,詩歌是文學藝術最尖端的部分,這樣的“高不可攀”讓詩歌離生活有些遙遠。
其實,古人也有興起墻上題詩的做法,我們未嘗不可用手機,在微信上直抒胸臆。進入網絡時代,詩歌的性質不變,但傳播渠道可以多樣化。這更利于讓詩歌從藝術殿堂走進生活。
如今,微信跟生活的關聯(lián)度越來越緊密,或許在這個載體上詩歌情趣也會成為更多人的精神生活必需品。 據《重慶晨報》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