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兩岸學子:臺灣青年非“天然獨”,“人造獨”戕害臺灣

2016年07月13日 08:08:5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臺灣競爭力論壇12日在此間就今年上半年“臺灣民眾國族認同”調查結果舉辦研討會,邀請兩岸學生代表與會。年輕世代從自己的角度解讀“身份認同”議題,提出臺灣青年不是“天然獨”,政治力操弄“人造獨”只會戕害臺灣;“兩岸一家親”才是天然的DNA,應持續(xù)擴大深化兩岸青年交流。

  2013年至今,臺灣競爭力論壇持續(xù)進行了12次追蹤調查。本月7日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臺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一分子”的比例穩(wěn)定維持在84%以上,不承認者約一成;有46.8%的臺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不認同的比例為45.8%。

  年齡交叉分析發(fā)現(xiàn),臺灣20-29歲青年認同“是臺灣人,但不必否認是中國人”“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是臺灣人,也可以是中國人”的比例,合計超過65.6%,認為“是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比例則為29.9%。

  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學生侯漢廷說,“兩岸一家親”是很正常的論述,是一種天然的DNA。他認為,要消除一些臺灣青年的“臺獨”意識或對大陸的敵意,應持續(xù)深化、改進兩岸青年交流,從小培養(yǎng),從歷史、文化教育著手,也要加強影視等當代文化交流,增進認同、促進團結,不斷突破兩岸交流的困境。

  對于部分臺灣年輕人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博士生林明正直言,這顯示多年“去中國化”教育下,臺灣年輕人的“中國認同”受到了影響,可見課綱問題何等重要。

  就讀于臺灣“中央大學”企業(yè)管理研究所的大陸學生高羽則認為,臺灣年輕人不是“天然獨”,只有政治力操弄的“人造獨”。人為消滅“中國認同”將使臺灣深受其害,不僅因為臺灣與大陸經濟關系無法切割,還會使臺灣文化走向衰落、解體,臺灣青年若長期處在文化封閉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力將走向僵化。

  就讀于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的大陸學生梁紹倫表示,部分臺灣年輕人的認同存在一定錯亂,主要是受到“去中國化”教育的影響,被政治操弄所誤導,忽略了自身與“中國”的文化意涵的關系!啊腥A民族’和‘中國人’,都是我們這個文化共同體的等價表述方式。無論是我們認同自己,還是外國人區(qū)分我們,都根據(jù)這種文化特質,而非政治立場!彼鼓勵臺灣年輕人到大陸去學習、工作,體會中華文化的多元性,重塑“中國認同”。

  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研究所學生游恩揚去年曾參與“浙江臺灣周”舉辦的“海峽青年時尚創(chuàng)想秀”,大陸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認為,和大陸的積極發(fā)展相比,臺灣正逐漸忘記自己最根本的文化源頭。臺灣青年要打破自我封閉的狀態(tài),才能讓未來不再受限。

  就讀于臺灣交通大學電機所的大陸學生張曉青則表示,數(shù)千年中華文明是兩岸共有的認同與驕傲,臺灣不應消極放棄。臺灣的未來不是政客的,而是屬于青少年,臺灣需要一群頂天立地、勇于擔當?shù)那嗄耆?應持續(xù)擴大和深化兩岸青年交流。

  日前,《旺報》舉辦“兩岸高峰論壇”,也聚焦“認同”問題,以“兩岸文化臍帶不能斷——正視臺灣‘去中國化’亂象”為題。與會臺灣專家學者指出,“去中國化”不但挑起臺灣內部的族群沖突,同時傷及兩岸人民的感情,長此以往,必將危及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

  臺灣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主任吳昆財認為,為達政治目的,臺灣的教科書常以所謂“多元價值”掩蓋“去中國化”,還灌輸“仇中”“反中”和“妖魔化大陸”的思維,使臺灣學子無法養(yǎng)成全面、正確的史觀!叭ブ袊辈粌H會使臺灣喪失中華文化的優(yōu)勢,更會對兩岸文化交流造成負面影響。

  臺灣世新大學共同課程委員會主委李功勤表示,李登輝、陳水扁執(zhí)政時期,在課綱上推行“去中國化”。臺灣年輕人不見得主觀意識上都認同“去中國化”,但主政者執(zhí)意為之,這是目前認同錯亂的根源。(記者章利新、陳鍵興)

[責任編輯:張曉靜]

措勤县| 治多县| 万盛区| 松滋市| 林周县| 盐边县| 筠连县| 阳曲县| 长葛市| 东台市| 高碑店市| 沈丘县| 无为县| 武定县| 朝阳市| 龙州县| 南漳县| 广德县| 肥乡县| 朝阳市| 临高县| 通海县| 大足县| 平昌县| 天镇县| 丰县| 南陵县| 汨罗市| 石台县| 富源县| 高安市| 和静县| 清河县| 眉山市| 那曲县| 内丘县| 惠来县| 个旧市| 晋宁县| 扎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