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汪爺爺講故事系列之第十一講:1946年臺灣人的同鄉(xiāng)會和返鄉(xiāng)潮

2016年10月24日 16:02:47  來源:臺胞之家網
字號: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透過“日本放送協(xié)會”(NHK)發(fā)表他在1945年8月14日預先錄制的廣播講話《大東亞戰(zhàn)爭終結詔書》(圖一),宣布無條件接受美、英、中、蘇四國的《波斯坦宣言》,宣布無條件投降。

  日本天皇在“詔書”里說:“至如排斥他國之主權,侵犯他國之領土,固非朕之本志”。這是在為自己、也為日本的天皇制辯護,卻也承認了“排斥他國之主權、侵犯他國之領土”的罪行。

  日本將它侵占的中國領土分為“新領地”和“占領地”,臺灣、大連等為“新領地”,“清國奉天省”(后成立傀儡政權即“偽滿”)等為“占領地”。這在日本人繪制的地圖里有所表現(xiàn)(見圖二、圖三)。

汪爺爺講故事系列之第十一講:1946年臺灣人的同鄉(xiāng)會和返鄉(xiāng)潮

圖二

汪爺爺講故事系列之第十一講:1946年臺灣人的同鄉(xiāng)會和返鄉(xiāng)潮

圖三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時,在日本的“占領地”北平、天津、上海、青島、廈門等地及偽滿都有為“討頭路”(即求業(yè)謀生)而來的臺灣人。迫于生計、苦于思鄉(xiāng),在大陸的臺灣人興起了一波返鄉(xiāng)潮。

  “中國陸軍總部”1945年11月1日擬定、“行政院”1945年11月10日發(fā)“內政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及各省市政府”“令仰遵照”的《對臺灣人處理辦法》規(guī)定:1.凡在日軍中服務之臺灣人,仍與繳械后日軍官兵暫不區(qū)分,由各受降區(qū)一并集中,交由當?shù)卣芾?2.散在各地臺灣人民,應與日偽分別集中,嚴密保護;3.曾任日軍特務殘害同胞或幫同日人逃避物質轉賣軍用品者,均依法懲處;4.凡屬良善者原在內地居住,或愿回臺,聽其自由,但大部分以送臺長官署安置為原則;5.返臺時,應集團輸送,由長官署派人前來參加登記及輸送工作。

  按照軍政當局制定的“集中管理”和“集團輸送”的原則,北平、天津、上海、長春、廈門等各地臺灣同鄉(xiāng)會積極開展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當局行政效能低下造成的缺失。

  以北平、天津臺灣同鄉(xiāng)會及其“臺灣省平津同鄉(xiāng)會聯(lián)合會”為例。

  臺灣省平津同鄉(xiāng)會聯(lián)合會在1945年12月14日的一份呈文里說:

  “(1945年)8月15日敵方宣布投降,平津臺胞逖聞之下,無論男女老幼,莫不歡呼雀躍,感激涕零。北平臺胞即于是晚集合慶祝,結成臺省旅平同鄉(xiāng)會,發(fā)表宣言開始工作。先向敵軍交涉釋放由臺灣強制征用之軍夫士兵,交由該會收容救濟。其次聯(lián)絡各界同鄉(xiāng),協(xié)助地方當局維持治安。嗣后,第十一戰(zhàn)區(qū)在北平設立前進指揮所,該會立即組織服務團,協(xié)力擔任翻譯,幫辦接收以及管理敵俘等事,聊盡國民一份子之義務。未幾,天津之臺灣同鄉(xiāng)會亦相繼成立。僉以平、津兩系密切,遂組織屬會(“臺灣省平津同鄉(xiāng)會聯(lián)合會”自稱),以處理兩地共同問題”。

  在北平,前“在日軍服務之臺灣人”與日軍官兵區(qū)別后,集中住宿于北平“前圓恩寺胡同20號”。這批被日軍強迫征用的臺灣軍伕或士兵共115人,由臺灣省旅平同鄉(xiāng)會編為該會“青年團”。北平軍政當局派員3名(蘇管理員、林翻譯官和董翻譯官)參與管理。

  “前圓恩寺胡同”在交道口一帶。

  另一方面,為配合“集團輸送”臺胞的“辦法”,平、津兩地臺灣同鄉(xiāng)會(包括兩地同鄉(xiāng)會聯(lián)合而成的臺灣省平津同鄉(xiāng)會聯(lián)合會)除調查、登記、整理報名返鄉(xiāng)之臺胞《名冊》外,還同有關方面交涉洽談“集團輸送”臺胞返鄉(xiāng)的船只、航程、旅費等問題。

  1945年11月19日,臺灣省平津同鄉(xiāng)會聯(lián)合會會長洪炎秋致函聯(lián)合國救濟總署遠東委員克拉克,“懇請派遣美國輪船一艘”,其文曰:

  “竊吾臺民,前因不堪日本壓迫,多有逃回祖國者,平津兩地臺胞即有二千三百五十名,唯生活頗感困難,現(xiàn)以勝利來臨,臺灣重歸中國,平津臺民之中,有一千二百名希望回臺,一面協(xié)助政府,辦理接收建設,一面解決個人生活,唯因交通工具全被破壞,不能如愿,懇請派遣美國輪船一艘,將其載回,以資救濟,不勝感激之至”。

  1945年12月14日,臺灣省平津同鄉(xiāng)會聯(lián)合會“為計劃集團回臺協(xié)贊政府辦理建設事業(yè)”向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冀熱平津分署”呈文,“懇請鑒核指派船只俾便搭乘回省工作”。

  1946年1月17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北平行營”主任李宗仁致電“臺灣省平津同鄉(xiāng)會”,其文曰:

  “本市臺灣省平津同鄉(xiāng)會覽:查該會前曾呈請指派船只運送臺胞回省一案,經電飭交通部平津區(qū)石特派員盡速設法辦理后,茲據石特派員子齊航字第二號代電呈復略稱,經飭天津航政局長俞國成,在津、滬一般路程盡量設法分批運送,請轉飭該同鄉(xiāng)會派員徑向該局洽辦為要。李宗仁,子筱政一(印)”。

  “子齊”為1月8日,“子筱”為1月17日。

  再以臺灣旅滬同鄉(xiāng)會為例。

  1946年3月20日,臺灣旅滬同鄉(xiāng)會理事長李偉光致函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儲運廳,請求“賜予設法飭撥機輪,俾本會得繼續(xù)辦理集團遣送臺胞回籍”。

  臺灣旅滬同鄉(xiāng)會在1946年3月20日前已同招商局交涉,運送1200余名臺胞返鄉(xiāng),1946年3月20日又同行政院救濟總署聯(lián)系,請求指派輪船以運送臺胞返鄉(xiāng)。

  李偉光會長還為返鄉(xiāng)臺胞出具證明,提供便利。

  另以長春臺灣同鄉(xiāng)會為例。

  1946年8月28日,上!秲S聲報》發(fā)表鮑定一的報道《臺胞遠從東北來》,文中說:

  據悉:勝利后流落東北之臺灣同胞,有2000人之多,經“行總”東北分署予以救濟,遣送回臺。第一批男女共144人,由廖行貴氏率領,業(yè)于前日抵滬,暫寓于靶子路臺灣旅滬同鄉(xiāng)會。據廖氏云,當日本占領東北時期,臺胞亦受歧視,今河山光復,臺民額手稱慶。彼等設留住東北,生活當不致發(fā)生問題,惟以離臺日久,甚至有近二十年者,故大都思返。彼等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系曾受大學教育,今后愿努力參加建設新臺灣工作,在滬將逗留三數(shù)日始乘輪返臺。

  又引廖行貴之語稱:

  我們這一批完全是長春的臺胞,總數(shù)是253名,到天津后增加為277名,因為船只關系,第一批到滬144名,其余的還在途中!覀冎虚g有40幾個受過大學教育,過去大都是醫(yī)生、技術員、銀行職員和工廠辦事員,這次承救濟總署東北分署特別重視,從7月27日動身,由長春、沈陽、錦州、山海關,經過天津、青島達上海,再等候船只到臺灣去。

  文中所稱“行總”系“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的簡稱;文中所稱“第一批男女共144人”系指長春地區(qū)的第一批返鄉(xiāng)臺胞,據天津儲運局1946年“午元”即7月13日的報告,1946年6月29日已有一批東北返鄉(xiāng)臺胞在天津搭乘“和生”輪赴滬轉臺,此行臺胞共366人;7月25日又有蔡裕等東北臺胞118人乘“怡生”輪赴滬轉臺。

  臺灣友人黃光國教授隨其母親和兩個姐姐亦在當年的東北臺胞返鄉(xiāng)“集團”里。其時黃光國才一歲多,當年母親懷里的娃娃現(xiàn)在已是著名的心理學教授。

  同臺灣省旅平同鄉(xiāng)會首任會長洪炎秋、第二任會長梁永祿,以及臺灣旅滬同鄉(xiāng)會會長李偉光、天津臺灣同鄉(xiāng)會會長吳三連一樣,長春臺灣同鄉(xiāng)會會長郭松根亦為臺胞返鄉(xiāng)用力甚多。在長春臺灣同鄉(xiāng)會的聯(lián)系安排下,從1946年“午養(yǎng)”即7月22日起“每三日送臺胞百名到津”,共300名;從“未東”即8月1日起又“每三日送臺胞百名到津”。

  海南、廣東、浙江、廈門也有臺胞申請返鄉(xiāng),他們也得到當?shù)赝l(xiāng)會的協(xié)助。

  現(xiàn)在談臺胞返鄉(xiāng)潮里的“無理拒載和無辜被捕”事件。

  臺灣省旅平同鄉(xiāng)會主編的《新臺灣》第2期(1946年2月28日版)轉載《北平新報》消息《航政局拒絕臺灣同胞回籍》,略謂:

  留平津兩地之臺胞,日前曾有望于近期返省一批,昨聞又因故中止。經征詢始知,前經臺省同鄉(xiāng)向平津航政局請求撥輪運送,于本月十九日奉令允準,定二十三日首批載運三百人返省,同鄉(xiāng)會得訊后,即分別通知首次歸省者,作起程準備,前日(二十三日)忽又接到津航政局函稱,因運送肥料,臨時將原計劃改變,以致原擬回省之臺胞,只得中止,是部臺胞,因得返省確期,已將房舍退租,被褥什物全部變賣,今航政局,竟輕易變計劃,拒絕運送,致使大部陷于絕境,食住均感恐慌。

  同期另載《臺灣同胞之回籍》一文,略謂:

  平津兩地之臺胞,期待早日回臺,尤為殷切,當北平行營飭交通部特派員令天津航政局轉令招商局準備用由南方駛來之海蘇號輪船于歸途載運平津之貧苦臺胞之第一批為三百名(內臺籍日俘百十六名,天津臺胞九十二名,北平臺胞九十二名)回臺之通知書到達臺灣同鄉(xiāng)會之時,平津兩地之臺灣同胞莫不喜形于色,遂由同鄉(xiāng)會對貧苦臺灣同胞發(fā)給證明文件,晝夜兼程,趕辦手續(xù),被指定返臺之同胞遂將其全部日用會物罄售一空,規(guī)定于二月二十一日在天津集中,以應被指定之二十二日在塘沽搭船回臺,不期在集中前之二十日下午即被指定回籍之臺胞將什物售罄之時,天津招商局竟變更計劃,以海蘇號船于歸途載滿肥料為理由拒絕平津之臺灣同胞返籍,至于將來何時有船,何時回臺,則毫無具體規(guī)定,如此拖延下去,被指定之回臺者,其苦將不堪言狀矣,試問在此平津兩地物價高漲生活困窘之狀態(tài)下,貧苦臺胞將何以生存?

  職事既辭,什物已售,未來之慘境,將不知伊于胡底矣;在此吾人應有兩種感覺,第一當局之輕諾寡信,有傷于國民之愛國心,第二其間仍有作祟之人物從中阻礙,吾人應請當局負責。

  臺灣同胞之回籍早有規(guī)定,毋庸贅述,今已光復半載有余,平津之臺灣同胞竟無一人回臺者,可幸有船來沽,并且規(guī)定搭載臺胞回籍,竟又中途變更而成泡影,此誠令人不解者,不悉遣送臺胞與運輸肥料孰重?

  1946年2月34日在天津遭到拒載的臺胞300人包括北平臺胞92人,天津臺胞92人,原集中住宿于北平前圓恩寺胡同的臺灣軍伕116人(原為115人,后增為116人)。他們后來分為兩批,第一批40人于1946年3月1日登上“永生”輪離津經滬返臺;第二批260人于1946年4月1日乘“和生輪”離津經滬返臺。這就是《新臺灣》第3期(1946年4月1日出版)之《臺灣消息》所報道的:

  260名平津臺胞被救濟總署送回臺 承聯(lián)合國救濟總署的好意,第一批還臺平津臺胞40名在三月上旬由塘沽經上海,歸還到臺灣了。三月十九日,該署又通知臺灣同鄉(xiāng)會,擬于卅一日再遣送第二批260名。因該署向來辦事很有信用,同鄉(xiāng)會隨時通知會員立刻處理起程準備。是日毫無錯誤,260名臺胞笑嘻嘻的搭上船,開往戀戀的故鄉(xiāng)去了。

  管吃、管住,還管零花錢,還能逛趟上海?墒,每一個臺胞心里免不了發(fā)生一個疑問——為什么我國政府不能送回我們,非得靠外國人的力量不行?——其實當局或臺灣當局并非沒有船,而外國人說行,就是行,不會答應后,忽然變更其態(tài)度的。

  1946年10月21日,東北返鄉(xiāng)臺胞60名到達山海關,住宿于“善后救濟總署冀熱平津分屬山海關服務站”。是日,沈陽電信局電話通知憲兵隊將“由長春棄職潛逃、混入臺胞遣送團體中”的“臺籍技術員林有丁、事務員林有興”扣押。翌日(22日),長春電信局電稱“林有興可釋放,林有丁因需利用該員技術,仍暫押留,俾使接返”,林有興獲釋而林有丁仍寄押憲兵隊。于是,該批東北返鄉(xiāng)臺胞除林有丁無辜被押外其余59人于22日乘23次列車赴津,然后登船經滬返臺。

  “臺籍技術員”林有丁無辜被押事件是相當惡劣的。長春電信局動用憲兵隊扣押無辜臺胞使不得返鄉(xiāng),有違法理、有背人情。當然,此一事件亦證實返鄉(xiāng)臺胞“人才不少”。

  回看歷史,“1946年臺灣人的同鄉(xiāng)會和返臺潮”讓我們看到臺灣同鄉(xiāng)會為鄉(xiāng)親熱忱服務的風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及各地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是今之臺灣同胞的同鄉(xiāng)會,是臺胞之家。我們愿努力工作,讓海峽兩岸臺灣同胞、讓海內外臺灣同胞真實感受家人的照顧和家庭的溫馨。

  2016年10月20日于北京

[責任編輯:韓靜]

会东县| 石门县| 洪泽县| 东源县| 衢州市| 溧阳市| 延津县| 榆林市| 正镶白旗| 嘉荫县| 溆浦县| 保山市| 盐亭县| 绥芬河市| 印江| 白玉县| 巴林右旗| 兴业县| 馆陶县| 阿拉善左旗| 密山市| 木里| 张掖市| 麻江县| 遂溪县| 开封县| 石门县| 台东县| 白玉县| 黔南| 南和县| 文登市| 谷城县| 绥滨县| 安徽省| 基隆市| 扶绥县| 姚安县| 司法| 腾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