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中國夢·踐行者】6院士進校園 與學生大手牽小手一起向黨走

2018-05-18 13:59:00
來源:金羊網(wǎng)
字號

  6位院士走進廣州越秀中小學校園,與學生大手牽小手結對共建

  孩子們的“小發(fā)明 ” 讓院士直呼想不到

  記者 彭啟有 通訊員 粵組

  17日下午,廣東省委組織部、省委教育工委、越秀區(qū)委共同組織6位院士走進中小學校開展“大手牽小手——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結對共建活動。

  活動期間,院士們帶領中小學生參觀中共三大會址,共同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共同回顧我們黨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共同接受黨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

  隨后,6位院士分別到結對共建的6所中小學校園開展科普交流、座談交流,院士們結合各自的成長經(jīng)歷和求學經(jīng)歷,談勤奮讀書、專心科研的心得體會,談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操,談爭創(chuàng)一流、為國爭光的報國情懷,激勵學生熱愛科學、讀書報國。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示,廣大院士不僅要做科技創(chuàng)新的開拓者,更要做提攜后學的領路人;顒又鬓k方希望通過結對共建活動,廣大中小學生認真學習院士們的高尚情操、報國情懷,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陳小明院士:科學為什么重要? 它讓國家不再落后

  文/圖 記者 林詩妍 薛江華

  5月17日,中科院院士、無機化學家陳小明院士來到廣州市小北路小學。他的到來受到了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

  初到小北路小學,陳小明院士參觀了該校的特色課程教室——手工造紙室。老師進行了現(xiàn)場手工演示,校長韓萍向陳院士介紹了這一課程的設置初衷,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傳統(tǒng)文明產(chǎn)物,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工匠精神,同時將造紙工藝與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隨后,陳小明院士在學校的室內籃球場給同學們“上課”。他向同學們闡述了科學的重要性。他用100多年前美國的學者亨利·奧古斯譚斯·羅蘭的講話引出話題,在1883年,這位美國學者在科學聯(lián)合會上說:“如果當年中國在造出火藥后,繼續(xù)深層次地用正確方法探索其中原理,他們將在運用中發(fā)展出化學甚至物理學!

  說完這個故事,陳院士頗有感觸:“同學們,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chǎn)力!正是因為我們缺乏對自然科學的系統(tǒng)學習、深入研究,才導致了生產(chǎn)力的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比缃,我國的教育水平與科技水平正在迅速發(fā)展,不斷縮小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因此,他也鼓勵同學們在科學的探索上絕不可有松懈之心,堅持才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陳院士還以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為例,向同學們介紹了化學在生活中是如何無處不在;瘜W有多重要?他說:“如果沒有化學,就沒有化肥,而如果沒有化肥,我們的農(nóng)產(chǎn)量將不足現(xiàn)在的三分之一!标愒菏坷^續(xù)解釋,“如果沒有化肥和農(nóng)藥,世界上的糧食只能養(yǎng)活20多億人,而如今世界上的人口數(shù)量是六七十億。”這一數(shù)據(jù)讓在場的學生連連驚呼。

  不少人開始好奇,陳院士是如何接觸到化學的呢?

  “當年有句話: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标愒菏啃χ蠹一貞浟俗约寒斈晔侨绾巫呱蠈W習化學的道路。在分享自己化學求學路上遇到的困難時,他一再向同學們強調,工作和生活中總會遇到困難。我們要有毅力、有陽光的心態(tài),很多困難只要我們咬咬牙堅持,再努把力就可以解決的。

  最后,他以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為結尾,“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同學們,這個世界的未來終究都是你們年輕人的 !”

  何鏡堂院士: 對設計有三個要求 最滿意三個作品

  文/記者 譚錚

  圖/記者 鄧勃

  “何爺爺好!”整齊而稚嫩的聲音在東風東路小學的課堂里響起。來自四、五、六三個年級的學生看到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的身影出現(xiàn)在課室門口時都興奮不已,有的同學甚至迫不及待地站起來想一睹何院士的“真容”。學校老師笑稱:“別人追星,我們學校的孩子追院士!

  何鏡堂院士在東風東路小學與學生們分享了自己人生中的五個故事,這五個故事串聯(lián)起他的一生——

  他從一份外文資料的手抄本說起,分享了自己在學習當中的堅持。他講到,在外國文獻資料貧乏時期,他在北京的一間簡陋的小房子里,用透明謄寫紙,花了三天時間,不分晝夜地抄寫了一份16萬字、61面的外文資料,甚至連資料中的圖表,他都一一謄寫下來。

  身為中國建筑界殿堂級的人物,何鏡堂院士的人生可以說是以一座座建筑精品為節(jié)點的。從第二個故事開始,何鏡堂的“建筑生命”開始了:1983年,經(jīng)過21天通宵達旦地工作,何鏡堂完成了深圳科學館的設計。那一年,何鏡堂45歲,他說那是他人生事業(yè)的開端。自此,他對自己設計的建筑立下了三個要求:要成精品、要獲獎狀、要配合論文總結發(fā)表。他說:“要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

  此后,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錢學森圖書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何鏡堂院士的設計下一一落成。東風東路小學的學生問何鏡堂院士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三個?他說,第一個是世博會的中國館,第二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還有一個是他現(xiàn)在在華南理工大學的工作室。他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世博會的中國館除了是建筑精品外,它們還代表了中國在黨的領導下從民族存亡之期走向富強復興的過程。同時,這兩座建筑相關的歷史事件也把他的出生(何鏡堂院士生于1938年)和他現(xiàn)在的人生聯(lián)系起來,對他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而在華工的工作室,則見證了他與學生一起教學、設計、相處的過程,是他感到最熟悉也是最舒服的地方。

  他與學生們分享他的家庭生活,分享他與學生間的師徒情誼。他說:“人要成功,勤奮、才能、人品這三種品質是最重要的,再加上人生際遇!钡葯C會到來了,之前通過勤奮積累的才華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四年級的梁芷晴一邊聽講座,一邊認真地記筆記。她說,何爺爺手抄本的故事讓她印象深刻,她要學習何爺爺堅持不懈的精神,成為一個像何爺爺一樣的人。

  何鏡堂院士對學生們說,他七八歲的時候,中國正經(jīng)歷著戰(zhàn)火與苦難,人民的生活十分艱苦,連最基本的吃飽穿暖都成問題;直到1949年以后,他才有機會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今天,他站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和同學們一起觀看展覽,就是希望學生們“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不要忘記是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大家走進了新時代。

  侯凡凡院士:怎樣成為科學家?首先要“勇于挑戰(zhàn)”

  文/圖 記者 劉云

  17日下午,中科院院士、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腎內科主任侯凡凡來到培正小學。一路上,培正小學的同學們熱情地向侯凡凡介紹學校的角角落落,特別是院士長廊。原來,培正小學一共出過16位院士,侯凡凡在長廊里邊走邊看,不時回應。

  隨后,侯凡凡以科學世界里與生命和生活相關的故事,為孩子們打開了科學的世界。

  “科學其實無處不在,十年前,手機APP幾乎無人知道,但現(xiàn)在孩子們都會使用。天天都有新的事物產(chǎn)生,現(xiàn)在只是缺乏發(fā)現(xiàn)!焙罘卜舱f,“怎么發(fā)現(xiàn)?通過生活中的難題入手。”

  侯凡凡舉了一個發(fā)生在“少年科學者”身上的故事:小學生露莎挑戰(zhàn)“神醫(yī)”。

  露莎是美國科羅拉多州小學四年級的女孩子,當時美國流行觸摸療法!盀槭裁催@些人摸一摸就可以治別人的疾病,都是兩只手,為什么我不行,他們就可以?”正是出于這樣的懷凝,露莎決定挑戰(zhàn)一下這些人的“特異功能”。她撿了一個紙板,將中間掏兩個洞,請20位自稱有神功的治療師通過洞,感知手在左還在右。結果,猜中的概率為44%。人只有兩只手,對與錯的比例是50%。這說明,觸摸治療師沒有感受正確生物場的能力。這個實驗結果發(fā)表在1998年《美國醫(yī)學雜志》上,一夜之間,這名九歲女孩的論文讓美國從事觸摸治療的數(shù)萬治療師停止營業(yè),數(shù)十萬人更換了治療方案。

  侯凡凡說,這個故事是想讓孩子們明白,要成為科學家的必備特點是“勇于挑戰(zhàn)”,即“不畏懼權威,不盲從書本,不迷信傳統(tǒng)觀念”。如何做到這點?首先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提問文化”,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方式是培養(yǎng)不出科學家的,喜歡提問、會提問是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第一要素。

  在提問環(huán)節(jié),有學生問:候院士,您在哈佛留學,在留學期間,您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什么?侯凡凡回答說,當時,語言是最大的困難,因為出國時,英語能力只是初中水平,語言是必須要過的第一關。克服的辦法是,有意找不使用中文的環(huán)境去練習。半年后,基本上可以過關,才能聽課討論。

  又有學生問:候院士為什么放棄美國的工作條件回國呢?侯凡凡說,在國外,再怎么做,都不是在為祖國作貢獻。科學者應該有更高遠的目標,實現(xiàn)理想。

  隨后,一位女同學問道,作為廣東唯一的女院士,又在腎臟病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績,是如何做到的?侯凡凡表示,如今,女孩子們遇上了好時代,現(xiàn)在真正是男女平等的,只要你做得好,愿意付出,可以取得和男孩子一樣的結果。女孩子首先不要覺得自己不如男孩子,“女孩子學醫(yī)比男生更有優(yōu)勢,心細,對病人照顧得更好。我不覺得男女在工作上有什么區(qū)別。我特別鼓勵女孩子從事醫(yī)學專業(yè)。”

  計亮年院士:85歲院士“備課”多天 用公式說明“成功加法”

  文/圖 記者 彭啟有

  “中國共產(chǎn)黨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17日下午,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計亮年走進廣東實驗中學,以自己的80多年的人生經(jīng)歷,給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課。

  “我是學化學的,中學生也學化學,我與他們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為了上好這堂課,85歲的計院士花了幾天時間,反復修改PPT!爸袑W階段非常重要,我要給學生們講講成功的經(jīng)驗和失敗的教訓,讓他們以后少走彎路”。

  計院士從教60多年,在三種金屬酶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在一流刊物發(fā)表系列性論文700余篇,申請和批準的國家發(fā)明專利38件,培養(yǎng)了博士、碩士研究生100多名。省實學生為能有機會近距離聆聽大師的教誨而興奮不已。

  計院士6歲喪母,9歲喪父。14歲,他在上海市信馀皮革制品作坊做學徒工,一做就是四年多!1949年5月,上海解放,給我?guī)砹嗣\的轉折點!庇嬙菏縿忧榈卣f,“中國共產(chǎn)黨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我的命運。我白天忙于做工,凌晨和晚上到業(yè)余學校進行課程補習,在三年多的時間里,瘋狂地把初中三年級和高中所有課程補完。”

  1952年,計亮年以同等學力報考全國高等學校統(tǒng)一考試,以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被山東大學化學系錄取。此后,他在化學道路上奮斗了66年。

  計院士用一個公式說明什么是成功:勤奮+智商+情商+體商+機遇=成功。

  “勤奮勞動是一個人自尊、自信、自愛的基石,要視勤奮勞動為一種生命的享受,一種尋求生命快樂的探索。人必須通過努力來把握命運!彼f,“你在學校努力學習,在工作崗位好好工作,若干年后,再回過頭來,才知道當時抓住了機遇!

  計院士還提到,要取得成功,還要注意情商的培養(yǎng),學會團結周圍的人!笆裁词乔樯?情商=寬容+關愛。從與大量國內外名師接觸過程中,我在他們身上學到和體會到,你關心周圍同事和學生的成長,周圍人也都會關心你。當你遇到困難時,別人都會幫助你解決問題。”

  他希望學生們在校園里學會寬容和信任,“若要別人信任你,你首先得信任別人;若要別人尊重你,你首先得學會尊重別人;若要別人關心你,你首先得關心別人!

  計院士向省實師生吐露了“人生走過八十年后的感想”!耙粋人能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作出貢獻,是最幸福的人生,才最有價值!

  吳碩賢院士: “成語新學” 談文理兼修

  文/圖 記者 劉云

  來到廣州市培正中學開展“牽手”活動的是中科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技術科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吳碩賢。他以“成語新學”為主題開啟講座。

  “熟能生巧”“眼高手低”“通情達理”,這三個同學們耳熟能詳?shù)某烧Z在吳碩賢的講述中,變成了跟現(xiàn)場200多名學生分享自己求學經(jīng)歷的經(jīng)驗。他教導學生做學問要扎實,做到文理兼修。

  據(jù)了解,1978年,吳碩賢以當年高考理科第一名考入了清華大學的建筑物理專業(yè)。雖然自己數(shù)理化成績比較突出,但是也不忘打好文學基礎,做到文理兼修。

  “從初中到2016年,自己大大小小寫了不少于一兩百首詩詞,F(xiàn)在堅持每天都寫詩一首,世界萬象都能通過詩詞表達,用詩詞來反映現(xiàn)代生活!眳谴T賢說。

  陳新滋院士: 用心追求夢想 少年強則國強

  文/圖 記者 李煥坤

  中科院院士有機化學家、中山大學教授陳新滋院士走進了廣州市文德路小學,并到操場參觀學生們制作的科技項目,包括改進后的救生圈、自制掃地機器人、模型、無線電測向等等。

  原來,5月是文德路小學的科技月,陳新滋告訴記者,看完這些科技項目,收獲很大!艾F(xiàn)在他們能做的事情簡直不可想象,比如還能用無線電來控制東西。在這么好的條件下,我相信他們能成為比我們更大的科學家!

  參觀結束后,陳新滋為100多名小學生帶來主題為《讓夢想燃燒》的演講。陳新滋以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作為前言。“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标愋伦谈挥懈星榈乩收b,“這是梁啟超1900年寫的話,而這些話放到118年后,也同樣有道理。因為中國的希望是在少年身上,是在你們身上!”

  那怎么為國奮斗?陳新滋指出,關鍵在于夢想。陳新滋指出,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要勇于去追求!捌鋵崳『⒆拥膲粝塍w現(xiàn)很高的智慧,不應該被壓制,如果知道孩子的夢想,大人要幫助他們燃燒起來。以無盡的熱情去追求理想,要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人,會取得最大的成功!标愋伦陶f。隨后,他列舉了東晉醫(yī)藥學家葛洪、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等例子,向小學生們闡釋科學技術并不神秘、用心和努力是成功的最重要條件。

  此外,陳新滋還告訴孩子們,科研的初心是探索科學和宇宙的奧秘,保家衛(wèi)國、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文德路小學老師陳秀茹告訴記者,該校5月29日科技節(jié)講座邀請陳新滋院士,“或者看院士有什么適合小學生參加的活動可以帶到校園來,我們將加強結對共建活動!

  本版統(tǒng)籌/彭啟有

[責任編輯:楊永青]
安阳县| 聊城市| 葫芦岛市| 鲁甸县| 襄垣县| 甘谷县| 蕉岭县| 宣威市| 香河县| 康保县| 清原| 葵青区| 成都市| 公主岭市| 得荣县| 宁津县| 东乡族自治县| 涟水县| 醴陵市| 株洲县| 喜德县| 常山县| 庆安县| 故城县| 连平县| 山阴县| 宁南县| 陇川县| 栖霞市| 会同县| 宝兴县| 卓资县| 怀宁县| 武清区| 贡嘎县| 乐昌市| 芒康县| 中牟县| 两当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