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guān)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第一大姓——"義門陳"后代20載"尋根"路

2016年03月10日 15:23:21  來源:新華網(wǎng)
字號:    

  來自臺灣的陳建榮在“尋根”之路上走了近20年。作為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義門”陳氏后代,陳建榮去年在臺灣接待了從大陸遠(yuǎn)赴臺灣尋親的宗親們,這次應(yīng)邀來德安參加“首屆海峽兩岸江州義門陳文化交流活動”,他同時也是臺灣方面的組織者之一。

  在12月8日舉行的大會開幕式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義門陳后裔們舉著各省宗親代表團(tuán)的牌子,場面甚是壯觀,和諧的家族氛圍讓在場的外姓人都覺得感動。

  古代江西江州陳氏家族曾被唐僖宗敕封“義門陳氏”,至宋嘉佑七年宋仁宗恐其“朝野太盛”而下詔讓其分莊,其間義門陳氏的先祖?zhèn)儎?chuàng)造了332年15代不分家,高峰時人口達(dá)3978人聚居的世界家族史奇觀,更有“擊鼓傳餐,白犬同槽而食”“三千燈火讀文章”等典故,留下了無數(shù)經(jīng)典文化遺產(chǎn),被當(dāng)代學(xué)者稱為“義門陳文化”。

  盡管有著充滿傳奇色彩的家族歷史,然而在臺灣長大的陳建榮卻一無所知!拔业淖娓、父親都沒有來過大陸,我從小也在臺灣長大,只聽過一些先祖遷移的故事,但是對家族的一些典故并不了解!标惤s說。

  陳建榮的先祖在清嘉慶年間遷到臺灣,其后再也沒能回到大陸。陳建榮的曾祖父去世后,家產(chǎn)被變賣,曾祖母只好帶著孩子到處流浪,后成為臺灣的佃農(nóng)。講到小時候經(jīng)歷的苦難,他依然很傷感。雖然三代人都沒有回過大陸,卻都對海峽對岸的大陸有著特殊的牽掛,“一直都記得祖父告誡我們,有能力了要回大陸的老家去看看!标惤s說。

  據(jù)陳建榮回憶,1976年臺灣出版了陳氏族譜,但是父親買不起,23歲高中畢業(yè)后服兵役的陳建榮用自己的服役薪水,買了一本,“那時候祖父已經(jīng)不在了,想到祖父在世時一直耿耿于懷,我把它買了下來”。

  隨后,陳建榮開始悉心研究這本家譜,也開始了自己近20年的漫漫“尋根”路,“1989年臺灣開放探親的時候,臺灣陳氏已經(jīng)有人回大陸祭祖了,但是當(dāng)時我們這一房沒有能力,回不去,非常遺憾”。

  兩岸實現(xiàn)“三通”后交流愈發(fā)頻繁,陳建榮也嘗試通過不同渠道聯(lián)系大陸的宗親。經(jīng)人介紹,他和江西德安的江州義門陳宗親會取得了聯(lián)系,并且得到了完整的族譜和家族文化資料。“那時候我才了解到,我的祖先原來有那么多的豐功偉業(yè)。”陳建榮說。之后,他不斷往來于海峽兩岸,并投入兩岸義門陳宗親的交流活動中。

  據(jù)陳建榮介紹,在清乾隆年間就有11支義門陳家族后裔遷移到臺灣,但是經(jīng)過200多年后,這些臺灣宗親后人大都與大陸宗親失去了聯(lián)系。

  “我到臺灣各地去走訪,只要碰到姓陳的就問有沒有族譜,然后幫他們找大陸的宗親去對照,看看屬于哪位先祖的后代!标惤s說,下一步,他還要組織臺灣的宗親來大陸尋根問祖。

  但陳建榮心中還有一絲隱隱的遺憾,“家族歷史和文化在臺灣被切斷了近200年,現(xiàn)在的臺灣年輕一輩因為經(jīng)濟(jì)壓力也無暇重視家族文化”。

  目前,通過兩岸義門陳宗親的努力,義門陳家族和諧共生的文化精髓在臺灣得以傳承,同時被推廣到全世界。據(jù)了解,“義門陳文化”將申請列入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hù)名錄。

  現(xiàn)在,陳建榮擔(dān)任臺灣義門陳宗親會辦事處主任,他說,從20年前買下那本族譜時,就沒有后悔踏上這條尋根之路。“人要飲水思源,你要知道你的根在哪里,這是不能忘的。”陳建榮說。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zé)任編輯:李帥]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周看點
黄冈市| 余姚市| 福清市| 元阳县| 永胜县| 池州市| 治县。| 革吉县| 清水县| 东乌| 葵青区| 定襄县| 阳城县| 工布江达县| 博兴县| 青岛市| 稷山县| 靖安县| 内丘县| 绍兴县| 乐清市| 宿迁市| 泗阳县| 肇州县| 休宁县| 黔西县| 渑池县| 循化| 万州区| 漳平市| 镇安县| 房山区| 德州市| 黑龙江省| 宁津县| 汤原县| 简阳市| 刚察县| 凤凰县| 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