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服務員從北京奧運主新聞中心的梅花盆景前走過,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處處充滿著中國元素。 中新社發(fā) 王東明 攝
在距離奧運會還有二十四天的時刻,記者走進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這個開放已經近十天的新聞戰(zhàn)場,偌大個場館里,盡管進駐的人還不是很多,但記者已經聞到了硝煙的味道。
走進擁有九百八十個工作位的文字記者工作間,十多位記者分布在不同區(qū)域里,敲著電腦鍵盤,細聽起來,似乎是馬蹄聲從遠處傳來。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齊的電腦,象是列隊準備戰(zhàn)斗的士兵。
梁詩羽是位來自中國外國語大學的一名大一學生,在大學里學習新聞專業(yè)的她,能來到北京奧運主新聞中心從事志愿工作非常高興。她說:“隨著奧運會的臨近,進駐這里的各路新聞記者將越來越多,我已經開始越來越忙了!
這位來自壯鄉(xiāng)廣西的美麗女孩,很幸運自己能切身感受這里的新聞大戰(zhàn)。她說:“在學生時代,就能親臨現場接受新聞硝煙的洗禮,對于自己成長將是一筆難得的財富。”
習慣了美麗山水的她,也喜歡這里的環(huán)境。在這個讓人緊張到近乎窒息的場所里,透著風花雪月的浪漫。
徜徉在新聞中心的過道里,記者發(fā)現,有些房間的門口竟然擺放著梅花。如果是走馬觀花經過,還以為是一種無意的擺設,認真觀察才發(fā)現,那是一種獨到的設計。門前擺有梅花的房間,即是一間新聞發(fā)布廳。而“梅”則是新聞發(fā)布廳的名字。一路走來,發(fā)現新聞發(fā)布廳竟然分別以“梅、蘭、竹、菊”命名,身臨其境之后,讓人如走進花前月下的中國古詩里。
新聞發(fā)布廳中國式典雅的命名,僅僅是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給人享受中國文化盛宴的一部分。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從地下一層到地上二層的景觀,分別按照中國古代“風、雅、頌”三個不同主題進行設計,并在裝飾中展示中國古代體育主題。
每一個小小的創(chuàng)意都透露出場館建設者別具匠心的設計。江南的油紙傘,被裝飾在新聞中心手扶電梯的頂棚上。在過道里走累了,還可以欣賞濰坊的風箏,這個中國文化符號,也被用在場館里做裝飾。
徜徉在傳統(tǒng)風格與現代時尚交匯、中西合璧的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還可以欣賞古代書畫作品。細品這些書畫作品,讓人如同走進了遠古的中國文化深處。 偶爾可見的圓形拱門,和諧地融入這座現代化的建筑里,含蓄而不張揚,顯著而不突兀。
走在新聞中心大廳里,眼看“梅、蘭、竹、菊”,細品中國古代書畫,素雅高潔之氣息撲面而來。在這樣充滿人文情懷的環(huán)境里,會讓人很容易從新聞大戰(zhàn)的硝煙里走出來,獲得暫時的輕松。(蔣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