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征求意見應成公共決策常態(tài)

時間:2012-05-21 15:12   來源:法制日報

  二次征求意見體現(xiàn)了有關方面開門納諫的誠意,更能保證“征求社會意見”實至名歸。對于那些存在復雜而激烈利益博弈的公共決策,“二次征求意見”不可或缺,應當成為常態(tài)和慣例。這既是為了避免征求社會意見走過場,也是為了讓公共決策更加貼近民意、深入人心,有利于決策的執(zhí)行和落實

  著作權法修改草案自3月31日向社會征求意見以來,國家版權局共收到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1560份,涉及草案中的81個條款。據(jù)報道,國家版權局將根據(jù)這些意見以及專家委員會的建議,對草案進行修改和完善,并爭取在5月底以前公布修訂后的草案,再次征求社會意見(5月19日《上海商報》)。

  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甫一公布,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其中一些條款甚至引發(fā)了巨大爭議,討論極其熱烈。這是正,F(xiàn)象其實是好事,因為公布草案的本意就是“開門立法”,聽取并吸納民意。正如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此前所言:“各方面的意見都歡迎!

  一般情況下,從發(fā)布征求意見稿到收集整理民眾意見,再根據(jù)人們的意見和建議對草案進行修改完善,如此,“征求社會意見”這個程序就算走完了。不過,此次著作權法修訂卻不厭其煩,準備將修訂后的草案再次公之于眾,聽取各方意見,筆者以為這種“二次征求意見”的做法值得稱贊。

  無論立法、修法還是制定政策,都是復雜的利益協(xié)調(diào)、利弊權衡的過程,每個人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每個部門、行業(yè)、階層也都有不同的立場和看法。有關部門制定的第一次征求意見稿不可能完美無缺,需要根據(jù)社會意見加以修訂,而修訂后的草案可能依然不完善,有必要再次公布以征求意見。兩次征求意見雖然會增加決策成本,但可以使決策更嚴謹、更周密,更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意愿,少留后遺癥。公共決策涉及民眾的切身利益,理應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而不能怕麻煩,草率從事。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不但征求社會意見已成公共決策必不可少的程序,而且二次征求社會意見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比如2010年,《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條例》先后兩次征求社會意見;2011年11月,環(huán)境保護部對《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標準》第二次征求社會意見,其中最大的調(diào)整是將PM2.5納入常規(guī)空氣質(zhì)量評價;去年9月和今年1月,國家質(zhì)檢總局就汽車“三包”規(guī)定兩次征求意見,第二次征求意見稿對人們此前提出的意見作出積極回應,例如將汽車“包修期”從不低于2年或40000公里延長至不低于3年或60000公里。

  顯然,二次征求意見體現(xiàn)了有關方面開門納諫的誠意,更能保證“征求社會意見”實至名歸。相對而言,“一次性”征求社會意見則有淪為走過場的風險:由于與民眾交流不夠充分,民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往往沒有被采納,或者避重就輕象征性采納,然后直接作出決策。這樣的問題決策與民眾意愿往往會相去甚遠,不僅在落實時會遭遇梗阻,而且一定程度上會損害“征求社會意見”的公信力。

  這方面的教訓也是有的,比如2010年10月,有關方面就階梯電價征求社會意見,當時人們對征求意見稿反應強烈,認為所擬階梯電價是變相漲價。而時隔一年多后正式出臺的階梯電價方案,也只是對原方案作了象征性改動,F(xiàn)在很多地方的階梯電價方案受到民眾質(zhì)疑,或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此前“一次性”征求意見留下的后遺癥。

  所以,對于那些存在復雜而激烈利益博弈的公共決策,“二次征求意見”不可或缺,應當成為常態(tài)和慣例。這既是為了避免征求社會意見走過場,也是為了讓公共決策更加貼近民意、深入人心,有利于決策的執(zhí)行和落實。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

岢岚县| 玉山县| 枣阳市| 辽阳市| 措勤县| 通化县| 修水县| 双江| 海原县| 深州市| 盐山县| 略阳县| 潍坊市| 石渠县| 武安市| 砀山县| 英超| 通化市| 东阿县| 安阳县| 南漳县| 十堰市| 美姑县| 丽水市| 肃南| 东至县| 西乌珠穆沁旗| 修水县| 阳高县| 廉江市| 新源县| 沂水县| 呈贡县| 门源| 民勤县| 宁城县| 彰武县| 军事| 磐安县| 屏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