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作家書寫滬臺《雙城故事》重溫兩岸文化淵源

2014年08月18日 16:4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上海8月18日電 (記者 李佳佳)“1949年以后的臺北,很上海;1987年以后的上海,很臺北!笨梢哉f,從上海到臺北,文化跟隨著歷史的腳步來了一場華麗的平移,而這其中的細枝末節(jié)悉數被收錄進臺灣作家車守同與白中琪合著的《雙城故事》中。18日,兩岸作家齊聚上海書展,圍繞該書的出版重溫這次文化遷徙。

  《雙城故事》的兩位作者均與上海有著濃濃的情結,車守同直言寫作此書“與從小受到身邊長輩們經常談及上海有關”。另一位作者白中琪多年來精心收集當年從上海至臺北的船票、兩地往來的電報、信函、商業(yè)憑證等珍貴歷史資料,佐證了上海城市文脈早在上世紀隱入臺北的歷史對照。

  據不完全統(tǒng)計,1949年以后,大致有1.6萬余名上海精英來到臺灣,他們的舉手投足都對臺灣社會帶去深遠影響,“可以說1949年去到臺灣的都是非常精致的上海文化,而由臺灣走出去的上海文化幾乎就是全世界對中國人的認知,”車守同說。

  行走于臺北的街頭,其實也能很輕易地發(fā)現(xiàn)與上海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大到商務運作、產業(yè)發(fā)展,小到米面點心、鞋襪紐扣,無處不有上海的影子!吧虾!币辉~也在那個特定的時代,成為臺北人眼中“時尚”的代名詞。書中記載,成立于80多年前的上海功德林素食遷臺后,成為臺灣素食餐廳的鼻祖;司麥脫襯衫、三槍內衣、明星花露水、王開照相館、上海鉛筆廠、上海銀行等在滬耳熟能詳,在臺北也深耕發(fā)芽。上海的徐匯中學、復旦中學,在臺北也有同名學校,且擁有相同的;、校訓、校歌,原來是一脈相承。

  當天,臺灣曼都理發(fā)的創(chuàng)始人、在滬臺商賴志郎也說起自己與上海的淵源。原來,在當時的臺灣理發(fā)界,但凡與“上!闭催叾际菚r尚的象征,許多臺灣的理發(fā)師傅也樂衷于到上海遷臺的理發(fā)店如白玫瑰、紫羅蘭等學習技藝,這當中也包括賴志郎的父親,他用了上海話發(fā)音“客滿”的兩個字作為招牌,就是今天所見到的“曼都”。賴志郎說,2004年當第一家“曼都”在上海開業(yè)時,父親用飽含特殊感情的一句話形容自己興奮之情:“終于回到了這里!

  《雙城故事》一書中不乏這樣的故事,它以詳實的資料,多角度地解讀上海與臺北的關系,以及臺灣與大陸不可分割的文化血脈淵源。(完)

[責任編輯:李典典]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于我們|本網動態(tài)|轉載申請|聯(lián)系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86-10-53610172

四子王旗| 丰城市| 拜城县| 淮滨县| 安远县| 乐昌市| 宕昌县| 慈利县| 洪雅县| 靖远县| 十堰市| 隆子县| 桐梓县| 辽中县| 繁峙县| 革吉县| 青川县| 浮梁县| 焦作市| 西青区| 分宜县| 府谷县| 平潭县| 溧阳市| 柳江县| 武宣县| 铜梁县| 鹰潭市| 星子县| 铜梁县| 玛多县| 常熟市| 平陆县| 嘉定区| 庆元县| 图们市| 翁牛特旗| 建水县| 交城县| 合江县|